從千模競發到百業應用,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力不斷提升,新技術持續突破,2025年,人工智能進入規模應用元年。作為信息通信領域央企,中國電信提早布局謀劃,矢志科技攻關,在人工智能領域不斷取得積極成果,構建國內首個全尺寸、全模態、全國產化的萬億參數基礎大模型體系。
在設施建設上,中國電信多年來堅定實施云改數轉戰略,打造以云網融合為核心特征的新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成為在人工智能時代的“先手棋”和“殺手锏”;在產品供給上,中國電信將人工智能納入四大技術方向和七大戰略性新興業務布局之中,目前已有AI手機、AI云電腦、AI云盤、AI攝像頭等十余款規模推廣的產品,并在探索AI眼鏡、AI機器人等終端定制;在產業融合上,中國電信加快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面向政務、工業、教育等領域推出50多個場景大模型,不斷書寫推動各行各業提“智”向“新”的“電信故事”。
科技筑“息壤” 打造國家云AI基礎設施
新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而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設施化進程直接影響到國家競爭力。在剛剛結束的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說:“人工智能應用成為加快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引擎。”也是在這次大會上,中國電信天翼云宣布全面升級“息壤”平臺,讓“息壤”實現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化,讓廣大用戶使用算力服務時,能像使用水電般“即開即用”。
“息壤”被視為中國電信“第一科技”,是中國電信自主研發的全國一體化智算服務平臺,其目標是整合各方異構算力資源,向全社會提供標準化算力服務。一直以來,算力在應用時面臨算力資源碎片化、框架適配難、工具鏈割裂等多重挑戰。例如大型制造企業,其工廠通常分布在多個地區,因為歷史原因,不同工廠的生產線部署了不同品牌的計算設備,難以有效整合。而“息壤”則能接入這些異構算力資源,根據實時業務需求靈活分配算力,讓企業用戶徹底擺脫底層技術和算力資源差異帶來的困擾如同使用水和電一般便捷地獲取標準化的算力服務。
在構建“息壤”的過程中,中國電信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突破智算中心分布式長距無損互聯等關鍵技術,自研出技術領先的全棧云技術與產品體系,率先實現與眾多國產智能芯片的全面適配和深度優化。通過不斷迭代演進,“息壤”逐漸從算力互聯調度平臺升級為“算力、平臺、數據、模型、應用”五位一體的智能云能力體系,不僅能將多方算力資源進行高效整合,還能將算力資源、大模型與芯片、存儲等硬件進行靈活適配和調度,力求通過“多種技術、一個平臺”的模式,最大限度簡化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流程,從而實現技術普惠化。
截至目前,中國電信規劃并建設了全國“2+3+7+X”公共智算云池,在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建設兩大萬卡智算集群,并在全國280個城市實現“一城一池”布局,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泛在算力接入能力,為人工智能發展奠定基礎?!跋⑷馈笨偹懔σ幠?2EFlops,包括自有算力35EFlops、合作算力27EFlops,已成為在人工智能時代為全社會提供智算服務的國家云平臺新形態。今年4月,中國電信在廣東韶關上線全球首個智算昇騰超節點,標志著中國電信智能算力供給實現質與量的雙重跨越。
“星辰”聚星火 賦能千行百業智能化轉型
浙江逸達科技有限公司的電機生產車間內,質檢員用手機掃碼,AI助手立即彈出當日工藝參數,30萬份技術文檔、5萬小時工藝視頻、10年質檢數據都存在工廠的“最強大腦”,一鍵秒級觸達。
在方言種類豐富的四川,政務服務熱線接到群眾電話后,智能填單系統自動解析來電會話內容,不僅提高了問題解決效率,還為政府部門提供了民生熱點問題清單。
在新疆阿克蘇商務局,過去工作人員需打幾十通電話、翻幾十份報表才能找到的產業數據,現在“動動嘴”就能自動生成可視化報告,大大提升了招商質量……
當前,以大模型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行業格局。中國電信在筑牢新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底座的同時,積極投身大模型研發與應用,為推動大模型技術普惠化、場景化提供中國方案。
2024年1月,中國電信自主研發的“星辰”語義大模型TeleChat-7B版本宣布開源,成為第一家開源大模型的央企?;凇靶浅健保袊娦磐瞥鰳I界首個支持40種方言自由混說語音識別大模型,并在福建、江西、廣西、北京、內蒙古等地的中國電信10000號客服熱線試點應用,還落地多地市的12345平臺,為政務熱線準確高效地開展民生服務提供強大支撐。到目前,“星辰”大模型能力體系已覆蓋語義、語音、視覺、多模態,并完成了首個全國產化萬卡萬參大模型訓練。
面對需求的爆發式增長,人工智能規模應用的關鍵從算力、算法逐漸轉向數據要素。中國電信構建“星海”數據智能中臺,形成了10萬億tokens高質量數據集;打造“靈澤”數據要素平臺,面向超1000家合作伙伴提供全棧式數據要素服務。
為加快人工智能規模應用,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中國電信面向政務、工業、教育等領域推出50多個場景大模型,賦能經濟社會數智化轉型。同時,還推動AI手機、AI云電腦、AI攝像頭等智能終端產品的普及和規模發展,賦能用戶超8700萬。
智能家居、AI輔助診療、數字人客服、智慧文旅……普惠、便捷、智能的數字化智能化產品和服務如星星之火,形成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燎原之勢。
“頭雁”領航程 共創人工智能產業繁榮未來
3月20日,國資央企“AI+”行動示范基地在位于天津市武清區的中國電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揭牌。這是天津市政府與中國電信的合作項目,助力國資央企更好擔當“智算設施供給者、AI賦能破題者、產業布局組織者”,加快自主技術產業化、加速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實體經濟、深化央地協同與生態共建。
國資央企“AI+”行動示范基地是中國電信深化人工智能生態共建的一個縮影。中國電信始終堅持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理念,面向合作伙伴、廣大客戶,加大科技、云網、數據、場景等核心能力和資源的開放合作力度。
在2024數字科技生態大會上,中國電信天翼云宣布全面開放“息壤”智算能力,持續建設魔樂開發者社區,推動開發者廣泛應用國產化算力,魔樂社區已發布5800個模型和145個應用;通過“云創計劃”和“云匯計劃”,與近2000家合作伙伴在云計算基礎軟硬件方面開展廣泛合作;舉辦“天翼云息壤杯”高校AI大賽培養人才,通過雙聘雙跨、聯合研發等方式柔性引才,與各方聯合打造國內頂尖的AI人才培養聯創基地。
人工智能的發展還需要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在2025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期間,中國電信舉辦“AI生態·共創未來峰會”,搭建國際化生態合作平臺,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生態聯盟建設,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通信業領袖、國際運營商及生態合作伙伴參加。會上,中國電信舉辦AI生態能力發布儀式,面向全球推出一系列人工智能技術與解決方案。同時,中國電信還以全球云網寬帶產業協會(WBBA)等組織為平臺,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助力彌合“智能鴻溝”。
結語
在網絡、算力、數據三大領域擁有優勢的中國電信,志在成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領航“頭雁”,在智算設施供給、AI賦能破題、產業布局組織等方面大展宏圖。未來,中國電信將持續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深入推進“5G+云+人工智能+應用”等多要素創新融合,在光網絡、5G/6G、國家云、直連衛星、AI、量子通信等創新發展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
馳騁在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前沿,中國電信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奔向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